在如今市場環境下,將供應鏈與財務預算結合起來的企業,能夠實現更快速的增長和競爭優勢。
如今的市場具有不可預測性,全球化、消費者驅動以及持續不斷的創新步伐,已經永遠的改變了商業格局。隨著這些變化的發展,供應鏈部門和財務部門間的協作模式也發生了變化。
在2007-2008的金融危機中,許多企業提出了降低成本這一目標,而財務部門則首先從供應鏈部門入手去進行調整,原因是對于一個生產制造型企業來說,有平均高達45%的營運資本在供應鏈中周轉運作。因此在經濟低迷時期,降低這些成本成為了企業生存的關鍵。雖然目前全球經濟已經復蘇,但企業仍然需要盡可能的保持精簡供應鏈,以實現利潤最大化。
創建一個更精簡、成本效益更高的供應鏈需要將人、業務場景與數據連接起來,通過預算預測,提高可視性,解決一些嚴峻的挑戰:
1. 根據銷售和運營規劃(S&OP)調整財務預算以及供應鏈規劃
2. 在滿足服務水平的同時降低庫存成本
3. 實現以盈利能力為主要財務指標的戰略型采購
4. 進行高效的渠道促銷管理
本文闡述了解決這些挑戰的過程和使用相應的IT工具后所能產生的巨大變化。安永曾對財務主管和供應鏈主管進行調查,只有26%的人認為他們的CFO對供應鏈的貢獻是合作。
但是有了IT技術的支持,可以提供實時的、可操作性的洞察力,供應鏈團隊與財務團隊可以一同提高盈利能力與工作效率,在這種環境中,他們可以獲得明確的需求、成本有效地確保供應、優化貿易促進管理,并準確地預測收入。
為什么財務需要關注供應鏈的可見性?
市場的波動變化從未停止,而公司管理者也都知道,應對這種財務風險,需要供應鏈戰略與他們的整體業務以及財務目標保持同步。
業務一致性使供應鏈的負責人要與財務主管要有一個新的、更廣的視野范圍,超越傳統的事務型角色的視角,發現組織內的低效率、提高財務業績,因此,安永的調查顯示,供應鏈和財務高管現在在以下四個領域展開新高度的合作:
1. 在供應鏈、業務和公司戰略上保持一致性
2. 支持和挑戰投資機會的選擇
3. 監控和提高效率
4. 管理風險和業務的連續性
調查發現,將供應鏈與財務預算連接起來的公司得到了回報,在財務與供應鏈之間建立了“合作”關系的公司中,有48%的公司報告上年的EBITDA增長超過5%,相比之下,在財務主管與供應鏈主管有著更傳統、更獨立的關系的公司中,只有22%的公司取得了類似的結果。
財務的職責跨越供應鏈的多個領域:
1. 直接支持最佳貨源
2. 與銷售團隊在和供應商談判中合作,通過降低貨運成本
3. 與業務專家合作,優化庫存模型
4. 供應商選擇規劃,影響到幾乎所有的業務購買決策,可提升決策效率與收入
5. 利用庫存管理改善客戶體驗和財務績效
6. 驗證與分析進銷存模型,確保追溯財務指標和合理的資源分配
7. 開發基于統計建模和模擬技術的財務指標,審核預算計劃
8. 財務信息實時更新,伴隨上階段的相關歷史分析,提供預測預算,識別風險與機會
1
根據銷售和運營規劃(S&OP)調整財務預算以及供應鏈規劃
預測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但如果將歷史數據作為預算預測的根據與基礎,就簡單許多。如今,只有市場的“不確定性”是“肯定”的,因此也不能完全依賴歷史數據去做預測,當市場需求在周、月、年之間發生著變化,相應的預算與預測也要及時調整,在周、月間敏捷響應市場變化,以保持企業競爭力。
如果企業缺乏對信息的重視與對信息挖掘處理的能力,那就很難做出快速敏捷的預算計劃。在傳統的月度S&OP流程中,可能需要三周的時間去處理上月發生的事件,那么在預算計劃完成時,需求很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,這份預算計劃就失去了它的時效性,基于這份計劃做出的財務預測也隨著變得不可靠。
當我們去看財務的現金流和S&OP之間的關系時,不連貫的預算規劃是有著明顯潛在危險的。以快消行業為例,財務部門基于價格與銷量做出現金流預測,然后與供應鏈的SKU預測進行比較,將這種差異作為風險或者機遇進行評估。每月進行現金補充,以便應對由外部因素導致的費率和業務量波動所要進行的必要調整。
這一過程可以歸納為幾個步驟:SKU數量乘以各自的比率,然后匯總得出每月的財務預測,通過損益表驗證營銷的投入結果,確保公司通過調整費率、銷量和成本等因素獲得盈利。當現金開始流動,生成的數據結果開始分發時,現金流動過程正式開始,然后對數據的輸出進行驗證、分析和總結報告,財務團隊來識別銷售、市場和供應鏈的風險與機會。
通過分析現金流數據以支持S&OP的工作每個月都在進行,但是這項工作的數據報告輸出總是要拖延2-3周才能完成,報告完成時失去了時效性,也就無法及時的給與S&OP流程提供幫助
若能對現金流進行同步的數據整理并輸出分析報告,使其實時輔助S&OP流程,公司可以在銷售、營銷、運營、供應鏈和財務之間節省大量的數據信息流轉時間,提高分析效率與分析結果的時效性。
將S&OP與資金周轉等財務預算計劃聯系起來,使用戶能夠:
1. 更快捕捉到并且響應供求的波動變化
2. 當改變財務目標時,分析預測其帶來的經營后果,是否能做到降低經營成本和庫存量
3. 提高預測收入與營收的準確性
2
在滿足服務水平的同時,減少庫存
在供應鏈與財務之間,經常因為目標訴求不同而拉低彼此的效率。例如供應鏈的任務是確保產品在正確的地點和時間供應,若供應鏈領導者以犧牲效率為代價來保障供應,就會出現庫存上升,占用營運資金的情況,而營運資本的損失則會使財務部門無法保證打造健康高效的現金流。
財務部門
庫存過剩,會使營運資本不足,導致成本高,對經營利潤率產生負面影響、供應鏈網絡失衡、對市值也會產生不良影響
供應鏈部門
庫存是供應鏈緩沖器,也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器。
庫存水平會造成供應鏈與財務之間的沖突,庫存的管理可以影響到一個公司的生死,不論企業規模大小。
3
實現以盈利能力為主要財務指標的戰略型采購
供應鏈與財務相互沖突的目標也同樣出現在資源環節。供應鏈網絡必須確保產品的穩定流動,而在快消品等行業,供應商數量眾多,可能遍布全球,對于許多企業來說,了解供應商的產能、交貨窗口和價格波動仍然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,如果仍然通過電子表單的方式去管理供應商的數據與關系,效率無法提升,必然影響財務團隊盈利目標的實現。
此外,近年來大宗商品產能和價格的劇烈波動也加劇了采購方面的挑戰。由于價格在大多數公司的采購策略中都是主要的決策因素,許多供應鏈組織中的購買者會對采購決策進行預估。在這種環境下,不僅需要考慮時間和價格,采購中還要確定鎖定價格的時間,選擇購買原材料的時機就變成了一場賭博。
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因素,比如決定在哪些供應商處采購進貨,如何衡量他們在價格、產能和交付方面的能力,供應鏈有自己的目標利潤率,而財務也會對其施加壓力去尋找最優的成本方案,這就更加導致了雙方時有意見爭執。
當這種情況發生時,供應鏈部門與財務部門該如何走向具有共同目標的合作模式?
既要提高供應鏈的績效,同時要保護利潤空間,這需要用同一個數據平臺,將兩個部門連接起來,同步實時的共享數據信息。
舉一個常見的例子,不同企業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和結果: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營運資金赤字,財務部門制定了一項政策去減少公司的庫存。在這項政策下,供應鏈部門在供應商處減少了訂單量,同時增加營銷力度。結果可能是該公司從供應商處獲得的批量折扣消失了,促銷活動帶來的降價增加了訂單,又提高了運輸成本。釋放營運資本、解決資金赤字得到了成功,但代價卻是成本上升,利潤率降低。
如果供應鏈部門和財務部門可以通過數據平臺進行協作,對供給與需求的預算預測和制約條件做到全面的掌握,這和只考慮單一目標時的結果就會大不相同。
此時若供應鏈和財務部門一致認為應該削減庫存,那么利用S&OP和需求預算分析產生的數據,可以識別出能維持服務水平的產品量,同時減少束縛營運資金的庫存,通過分析客戶的購買模式,確定降低運輸成本的最優配送方式。
在這樣的場景里,IT技術可以支持部門間的協作互通,驅動更多的盈利性決策,以此支持部門目標,并保證企業整體的經營目標。
4
進行高效的渠道促銷管理
渠道促銷管理(Trade Promotion Management)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領域,在這個領域中,財務需要將預算、執行和整個評估管理的過程都包含在內,TPM通常是一個數字非常大的項目,對于大型CPG(快消品)企業來說,有時代表著20%的收入。
TPM的主要目標始終是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理解與需求,如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,建立高效TPM策略與消費者產生共鳴變得更加關鍵。因此TPM的復雜性也在與日俱增,企業集團有著多種多樣的渠道對多條產品線進行一系列的促銷活動。
也正是由于這種復雜性,加上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撐與流程輔助,導致CPG公司對TPM管理普遍不滿,更何況TPM本身的管理難度就很高。
PWC曾經發布了一份半年期的關于客戶預算與渠道管理的調查報告,發現TPM在以下幾個方面受人詬?。?/span>
1. 85%的受訪者認為,目前的渠道管理支出對于企業長期的健康發展來講過高。
2. 超過50%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渠道獎勵效果不佳。
3. 受訪者對他們的系統和工具大多不滿意,其中有70%不滿意他們目前的預算和執行工具,55%不滿意目前的交易工具。
4. 超過2/3的受訪者表示缺乏可用性強、并且可以整合多系統的工具是未來的重點領域。
根據這份調查報告和財務業績評估,PWC確定了一組“市場領導者”,這些領導者正在享受TPM給他們帶來的經濟收益,并分享了一組他們的實踐經驗:
01
支出有效
這些管理者系統地衡量和跟蹤大部分營銷費用的ROI,結果顯示這些企業的貿易支出盈利能力明顯提高。
02
資金分配
- 大多數管理者把獎金按照客觀的績效考核標準發放,而不是為了實現具體的收入目標而談判制定的支出水平。
- 他們對于項目的獎金標準基本是全透明的,因為他們有能力與經銷商建立信任,共同設立經營目標
03
客戶計劃
- 管理者主要關注總體的產量規劃
- 個人或團隊的凈收入利潤是銷售激勵計劃的重點
04
技術與解決方案
這些管理者都搭建了平臺式的IT系統,以實現端到端的客戶規劃與交易管理,這種在IT上的投資通過整合系統工具,起到簡化銷售流程的作用。
有效的TPM決策可以需要供應鏈部門與財務部門協作的,要由預測分析所驅動,如果雙方沒有做到信息數據充分互通,數據和銷售行為不一致,就無法對銷售活動的有效性進行準確的分析。